唐朝的税收和财政改革(一)
今天听了一个读书节目,好像读的是钱穆的《中国历代政治得失》。章节是唐朝的税务和财政政策。主要提到了唐朝税收财政政策。这个内容在《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》这本书中也涉及到过。但是看听今天这个节目对政策内容的介绍以及他们的影响,都讲得更加透彻。
租佣调制是唐朝前期实行的税收制度。租就是把全国的耕地都国有化,然后平均分配给农民。农民可以在国家授予的土地上耕种,享有土地的产出,但是不享有土地的所有权。年老不能耕种之后土地就会被朝廷收回,重新分配给其他的壮年人口。而农民在拥有土地使用权的期间,每年需要向国家缴纳地租,这地租的税率定为40税1,汉朝的30税一还要优惠,这个就是租庸调中的租。既然耕种国家的土地,当国家需要的时候,自然也有为国家服役的义务比如营建工程或者对外征战,那些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壮丁,就有义务响应国家和朝廷的征召,这就是庸。调就是针对农业产品之外的手工业产品,征收的税收主要是纺织品,如丝绸和麻布等等。
应该说这个方案是非常理想化的,其核心就是为了保障耕者有其田,让每一个人都有能够保障自己生存的基本资源——土地。不至于落到不造反就饿死,造反还有条活路的那种绝对贫困当中去。终极目的也是为了朝廷和政权的稳定。而且税率定得非常之低,几乎是感觉不到的。
表面上来看,这简直是一个完美的制度。但是。以现代经济学的观点来看,可以很明显的发现这套制度,简直就是古代版的公有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。他需要官府和朝廷这个中央计划机构全面掌握全国的土地、人口情况。随时调整土地的分配。这在唐朝初期,经过战乱之后。人口数量减少,闲置土地增多的情况下,还具有一点可操作性。但随着经济和人口的恢复,社会分工,社会关系变得复杂。再加上。官僚机构本身就缺乏合理的考核和激励机制。导致官府手中掌握的数据。要么是过时的,要么是官员为了完成任务随意编造的。所以到了唐朝中期租庸调制度。就运转不下去了。于是,就开启了新的两税法改革。